如果有人问:华盛达外语学校最大的财富是什么?答案是毫无疑问的,那就是教师队伍。很多让子女就读华外的家长都有这样一个真实的想法:选择华盛达,实质是选择这里的老师。
华盛达的教师有着很强的敬业精神和服务意识,他们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把学生的全面发展放在了首位。华盛达外语学校的教师队伍,以特级教师、省教坛新秀、市(县)名教师领衔,以中高级教师为骨干,其中一半以上的教师获得过省市县级教坛新秀、教学中坚等称号。他们或崭露头角,或教有所成,在各个学科发挥着自己的才能。更为可喜的是,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已经走上了一条轻负担高质量的理想教学之路。在学生民主测评中获得了很高的评价。
拥有好教师,才算好学校。华盛达外语学校的教师靠优秀的师德,过硬的能力,赢得了家长和学生的信任。他们的成长,源于自我发展的强烈愿望,也与富有学校特色的校本培训密不可分。
师徒结对 共同提高 年轻教师要拜教学经验丰富、教学能力强盛的教师为师,双方签定师徒结对合作协议,明确每学期的权利和义务。徒弟的任务有:听师傅的课20节,主动将教案交师傅检查,编制一份试卷交师傅审阅,撰写论文总结各一篇交师傅指导等。师傅的职责有指导徒弟的教育教学,检查徒弟的教案、试卷,听徒弟的课等。这些工作由校教科室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并要求每对师徒及时进行小结、改进。
研究学生 因材施教 校本培训不仅仅针对教师的教,更要针对学生的学,教师们要研究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华盛达外语学校是民办学校,学生的来源和组成有别于公立学校,在教育教学方法上也应作特别的调整。因此,研究学生成了学校校本培训的重要内容。研究学生包括研究学生的家庭教育环境、家庭收入状况、毕业小学的教学水平以及小学阶段的各方面表现等。在这个基础上把握学生的总体特色,提出了适当加宽加深教学内容的方案,让每个学生学有专长等思路。
校校联姻 再次实习 除了英语教师到杭州外国语学校进修外,其他学科的教师也按计划到杭外及上海、江苏等一些名校接受脱产培训,借鉴和吸收外地名校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学习名校优秀的教育教学方法。到第一线去进行动态的教学再实习,是学校开展教师继续教育的一个重要措施。
自我加压 争当名师 为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学校开展了“自我加压,争当名师”的教师培养工程,根据教师的实际情况,制定三年规划,确立相应目标,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在这一工程的影响下,教师自我发展的氛围逐渐浓厚,青年教师的进步尤其喜人。
两年多来,华盛达外语学校的名师培养工程顺利推进,并已取得初步的成效。仅在2005学年,全校42名教师中,获县以上各类先进22人次,其中省教坛新秀1人,县名教师1人,县教坛新秀8人,县教学中坚2人;有37人次在县以上优质课评比和其它教学业务素质评比中获奖;有73篇教学论文、课题报告在全国及省市县各级教学论文、教科研课题评比中获奖。
教师素质的整体提高也有力地促进了学校教育质量的提升,2005学年学生在各类竞赛中获全国级奖4人次,省市级奖30人次,县片级奖172人次。2006年中考重点高中实验班上线人数以及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等学科的平均分、及格率、优良率均为全县第一。
外语特色 赢得硕果盈枝
十年前,德清县的民办教育事业还处于始创阶段。人们对民办学校还存着观望和怀疑的态度。华盛达外语学校尚未开办,就有人指出,现在每个乡镇都有自己的初中,再办这样的外语学校,有无必要?是否属于资源的浪费?在这样的背景下,华盛达外语学校意识到一定要办出个性和特色,走出属于自己的道路,这样才能吸引家长和学生。
学校开办之初就提出了“树外语特色,创教育名牌”的办学宗旨。树外语特色是为了顺应中国逐渐融入世界大舞台的发展趋势,是为了使学生在掌握各学科基础知识和能力的前提下,强化外语的学习,并成为自己的专长;树外语特色也是为了使教育面向世界,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外国教育机构建立合作机制;树外语特色也是为了培养学生海纳百川的胸襟,开拓视野,了解国外文化,从而走出封闭和狭隘。所以“树外语特色”并非一句空洞的口号,也不仅仅局限于外语这一门学科。它是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密切相关的,换句话说,就是以外语教学为突破口,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培养具有国际意识的全面发展的学生,为学生的成才打开一扇大门。
研发具有外语特色的校本课程 课程是促成学校特色形成的一个关键,也是学校特色的生成点和落脚点。国家课程虽然具有权威性和法定性,但它远远不能满足学校特色打造的需要。为此,在完成主管部门指定教材教学的基础上,华盛达外语学校研发了自己的英语校本课程,它包括口语课程和活动课程。
实施口语课程的主渠道是口语课,由本校教师和外籍教师共同执教,本校教师着重英语的听说训练和口头交流;外籍教师除了教授口语,还在课堂上进行文化交流。亲切和蔼的外籍教师,不仅带来了纯正的英语口语,也带来了生动活泼的学习方式。口语课上,师生们创设情境,组织对话,表演小品,学生主动与老师和同学交谈,学到的不再是“哑巴英语”。为使口语课逐渐扩展成课程,学校还及时引进和编制了口语教材,包括《剑桥少儿英语》、《新视野英语》等,并与指定教材同步进行教学。与此相配套,学校在评价方法上作了改革,专门制定了学生口语评价办法,每学期都请高中英语教师对学生进行口语面试。期末考试内容也延伸至口语教材,校本考试。
英语活动课程主要包括英语角、英语节、英语夏令营以及平时开展的各项英语竞赛。在周六傍晚的千秋广场一角,人们往往会看到一些学生、市民围坐在一起,在老外的带领下,学说英语,并且还有精彩的英语表演节目和滑稽的英语游戏。广场英语角现已成为德清县广场文化系列活动之一。英语节是学生们的盛大节日,学生在英语节上参与朗诵、演唱、看图说话等活动,还自办英语市场,做起英语买卖。最让学生兴奋的是英语金曲演唱会,学生们用英语演绎一首首动听的经典歌曲,往往造成轰动的效果。每年夏天,学校会在千秋广场举办“激情六月”广场英语晚会,学生和外国友人共同用英语,用艺术表达青春,阐释生命。英语夏令营可称之为“不出国的留学”,每次有十几位乃至几十位外籍教师加盟,师生共同学习、生活、游戏,短短的十几天时间里,他们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培养具备科研能力的英语教师队伍 树外语特色的主力军是教师。教师素质是提升学校档次的最重要的支撑点。为此,学校加大师资培训的投资力量。不仅在本校、本地积极开展教研活动,还与杭州外国语学校建立了教学紧密合作关系,定期派英语教师赴该校培训。教师接受培训以后,做到“三个一”:写一篇3000字以上的学习体会;开一堂面向全校的教研汇报课;作一次如何借鉴杭外优质教学的报告。此外,英语教师还经常参加在上海、杭州等地举行的大型英语教学交流活动。为提高英语教师的专业水平,学校还常年开展多个英语教育科研课题的研究,如《任务型教学的实验与研究》、《外语特色创建的实践与研究》、《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问题的研究》等。在务实的科研氛围中,英语教师的教学水平进步明显,他们不仅在课堂上绘声绘色,如鱼得水,也在各级各类业务比赛中,技压群雄,大显身手。学校英语教师中已有95人次在教育部门组织的县级以上比赛中获奖。2006年10-11月,有3位英语教师应国家基础教育实验中心外语教育研究中心的邀请,送教丽水市遂昌县及金华兰溪。
创造实实在在的英语教学质量十年来,华盛达外语学校的外语特色在教学质量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对每一届新生,学校都提出毕业时英语达到高中(至少是高一)水准的目标。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这一目标每年都能顺利实现。学生进入高中后,英语的学习能力占有明显的优势,得到了高中英语教师的赞赏和肯定。学校每年有不少学生凭借扎实的英语基本功和其它方面的优秀素质,考入杭州外国语学校。2004年,学校首次有两位学生参加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中学的招生考试,均被录取。为了检验学生的英语实际水平,学校自2000年起每年均组织学生参加全国高中英语能力竞赛,迄今已获得12个全国奖,17个市级奖,30个县级奖。2004年初二(2)班学生童可依,在高一英语能力竞赛中获全国三等奖。作为初二学生能在高中比赛中获全国奖,这在全县尚属首次。2006年,初三金少烽同学参加中央电视台举办的希望之星英语风采大赛,经过县市选拔,取得德清县唯一的浙江省总决赛资格,并一举闯入全省初中组十强。像童可依、金少烽一样,对学习英语有浓厚兴趣的学生还有很多。更可贵的是,学生深受外语特色的影响,认识了多元文化,开拓了文化视野,有了更多的创新意识和前瞻意识。
作为一所好的民办学校,必然有着鲜明的办学特色。华盛达外语学校的外语特色经过十年的打造,已赢得了社会的充分认可。学校先后被认定为浙江大学外国语学院附属实验中学,国家基础教育实验中心外语教育研究中心的外语实验学校。外语特色已成为学校开创办学个性的主渠道。
个性为本 孕育成才沃土
一个人有个性,就应该有特色。为了不磨灭学生的棱角,让每位学生都能展现个体的独特魅力,华盛达外语学校重视特色学生的培养,期望每个学生带着个性进学校,带着特色出校园。因此,学校注重个性化培养模式的构建,发掘每个学生的闪光点,用自信来滋润每个学生的心田。
课程是学校特色最主要的体现。在实施国家课程的基础上,作为民办中学,华盛达结合师生特点和学校的个性开发出了一系列符合其自身需要的校本课程。华盛达外语学校已有八年的校本课程开发经验,尤其是英语校本课程,已经在本地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学校有自己编制的英语教材,超前的英语教学计划,还有专门开设的口语课以及各种英语活动,如英语周、市民广场英语角、英语夏令营、圣诞晚会等。在校本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和成绩有明显的提高,大部分学生能在毕业时达到相当于高一年级的水平。更重要的是校本课程营造了渗透到多个层面的英语文化,学生既学知识又学文化,开拓了视野,丰富了文化心理。
校本课程意识在华盛达外语学校深入人心。学校不仅有外语校本课程,还有语文、科学、综合实践活动等方面的校本课程。语文教师把《读者》带进了课堂,开设了多姿多彩的《读者》欣赏课;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老师带领学生探究:人的脚印长度与身高的关系;钟摆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等。社会课老师将课堂搬到了工商银行,让学生对银行的工作做了一个实地考察。科技节、风筝节等活动作为校本课程的组成部分,掀起了一次次学生参与的热潮。科技节上,学生画科幻画,做小制作,出小发明,写小论文,听科技报告,看科学影片,编科技小报;风筝节上,学生把一只只心爱的风筝放上蓝天,让大家来评判自己的制作水平、装璜能力和审美观念。林林总总的校本课程满足了学生的兴趣爱好,激发了学生的创造热情,也为相对封闭的学科教学注入了强烈的生机和活力,在很大程度上削减了学生的厌学情绪。华盛达外语学校的学生在校本课程中受益匪浅,而教师在开发校本课程的过程中,增强了课程的自主意识,对课程有了更多更深的了解。
有了特色学生,便有了特长学生。办学以来,华盛达的特长学生为自己和学校捧回了一个个荣誉。陈岚同学获全国科幻画三等奖;蔡辰翔同学在省运动会上获网球单打亚军;何冰沁同学获中国象棋比赛全国第六名;金少烽同学进入中央电视台“希望之星”英语风采大赛浙江赛区十强;王怡然、陈茜同学获全国高中英语能力竞赛二等奖;邱高飞同学获省自然科学竞赛一等奖;王怡然、许越、陈汪洋同学获全国初中数学竞赛一等奖。还有更多的同学在文学、艺术、体育、科技等素质竞赛中捧杯,在各级报刊杂志上发表佳作,在省艺术特长测试中获B级、小B级。
独木不成林,华盛达外语学校的特色学生,不是一个人,几个人,而是大多数人。他们的特色给校园增添了缤纷的色彩。2004年5月,杭州外国语学校高二年级评出十位综合素质最高奖学金获得者中,华盛达外语学校的毕业生占了两位,她们是王怡然和高虹同学。这两位学生以优秀的学科成绩和其它方面的特长,在众多竞争选手中脱颖而出,不但赢得了6000元的奖金,还取得了暑假到法国、英国进行对外交流的机会。消息传来,母校所有的学生都流露出羡慕的眼神,而老师则倍感欣慰。因为,她们在华盛达外语学校就读时,就已经是有名的特色学生和全面发展的学生了。
在华盛达外语学校,特色无处不在,管理有特色,教学有特色,师生有特色。2004年,学校被评为浙江省优质特色教学民办学校,被国家基础教育实验中心外语教育研究中心列为外语实验学校。2005年学校被评为德清县首批校本教研先进学校。正是在特色之路上,华盛达得到了发展壮大,也是在特色之路上,华盛达证明了自己的存在价值。